Search

中環畢打街.畢打行 (沒有評級)

自從電視劇集《畢打自己人》播映後,很多人都知...

  • Share this:

中環畢打街.畢打行 (沒有評級)

自從電視劇集《畢打自己人》播映後,很多人都知道中環有一條名為畢打街的金融商業街。走在畢打街上,大家都可能會留意到一幢帶有古典色彩的騎樓建築物 - 畢打行。

畢打行外貌保存良好,最近才完成外牆油漆翻新工程,是中環現存唯一一幢戰前洋行建築物,亦是現存香港島樓宇高度最高的戰前建築物。畢打行面向畢打街及戲院里的立面闊度雖然不大,但其古典外觀十分注目,而騎在畢打街行人路上的拱形柱廊是其一大標誌。因鄰近中環地鐵站出口,小巴司機均習慣於柱廊間上落客,而左邊的柱旁還有一檔報紙檔。

畢打行於1923年建成,由巴馬丹拿建築工程事務所(Palmer & Turner,前稱公和洋行)設計,業主為蘇錫忠先生。在最初建成兩年後蘇錫忠先生因未能還清建築借貸費用而被迫將樓宇拍賣,結果由建築營造商伍華先生投得。及此在1963年畢打行轉售予霍英東家族。於1976年曾傳出再度易手予長江實業,至最終未成事,現在仍由霍家持有。

其間,霍英東家族及長實均有計劃申請拆卸及重建畢打行,更有將畢打行及華人行合併為一幢大廈的建議。從報章上所知,1965年的畢打街附近還有華人行,畢打行,郵政總局,高士打大廈等戰前建築物。如今,這些古建築只剩下碩果僅存的畢打行,其他建築物均已拆卸重建為新式商業大樓。

畢打行樓高九層,樓面窄長,單邊的大窗面向隔壁的橫巷。外型屬新古典主義,橫向的壁帶將立面分為三部分,比例均稱。最低兩層外牆的部分有粗獷的石材表面,中間的部分是大廈的主體,兩側正立面設有三角楣飾及柱飾。早期於低層的拱形柱廊外還有銅製的頭像裝飾。

畢打行歷經悠悠95年,地鋪曾租予不同商戶,相信大家最印象深刻,莫過於2012年承租的時裝品牌A&F,當時不少市民爭相一睹外藉男模,可謂哄動一時。在A&F承租地庫至二樓之前,地鋪曾租予時裝品牌上海灘多達十多年之久,而一樓則是開業廿五年,由港姐朱玲玲打理的高級餐廳ChinaTeeClub。

出乎意料之外,如此經典的古建築並沒有歷史建築評級。翻查古物古蹟辦事處資料,畢打行擬議評級為一級,但最後並沒有確定評級。洋行建築於香港如此罕有,希望能夠繼續好好保存下來。

後記:
我們在翻查舊建築圖則時,看到畢打行地庫竟然設有一口水井,水井曾於1958年進行翻新,圖則顯示井口設在地庫的地板上。雖然近年的新圖則上井口已經不再復見,但水井極有可能至今還是存在的,小編真的意想不到中環核心商業區原來有一口水井!

現整理畢打行鋪位資料如下:
1926: 巴黎人咖啡廳、福林夫人女裝店
1928: 得來輪船公司
1946: 牛奶公司貨物部
1947: 中央信託局
1950: 中國銀行華僑服務部
1970s: 地下及閣樓: 惠康、暹羅航空公司
1980s: 地庫: 酒樓、酒吧 ,地下: 百佳超級市場、屈臣氏、第一太平銀行
1991 地庫: 必勝客餐廳 ,地下: 崇哲精品品牌
1999: 地庫至地下 上海灘 時裝品牌
2011: 地庫至二樓 A&F 時裝品牌
2017: 空置至今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走訪城市大街小巷,遊歷鄉村田間阡陌,紀錄滄海桑田以前舊事舊物,發掘香港歷史文化
View all posts